DB2304∕T 077-2024 矿山复绿技术指南(鹤岗市)
ID: |
AB6FDF20176F4855A866E0238C3FC8D3 |
文件大小(MB): |
0.25 |
页数: |
8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20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40,CCS B 64 2304,鹤岗市地方标准,DB 2304/T 077—2024,矿山复绿技术指南,2024 - 09 - 12 发布2024 - 11 - 01 实施,鹤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T2304 077-2024,I,目次,前言II,1 范围3,2 规范性引用文件3,3 术语和定义3,4 复绿设计4,5 复绿实施5,6 采伐剩余物处理6,7 生物多样性保护6,8 后期监测管护6,9 生产档案7,DB/T2304 077-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鹤岗市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鹤岗市林业和草原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跃伟、李海涛、程伟、吴军、邢宇鹍、王丹妮,DB/T2304 077-2024,矿山复绿技术指南,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矿山地恢复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复绿设计、复绿实施、采伐剩余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后期监测管护、生产档案,本文件适用于鹤岗市行政区域内的矿山生态恢复,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81-2015 森林抚育规程,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 36600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38360 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GB/T 4011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7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HJ 9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172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质量评估,LY/T 2356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范,LY/T 2592-2016 东北东部山地森林抚育技术规程,TD/T 1068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DB 23/T 1250-2008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矿山废弃地,因采矿工程活动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原因造成的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3.2 自然恢复,DB/T2304 077-2024,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自然演替和更新恢复,3.3 辅助再生,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促进措施,使退化、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并进入,良性循环,3.4 生态重建,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生态功能受损、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丧失或发生不可逆变化,以人工,措施为主,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生态或工程技术方法,围绕修复生境、恢复植被、生物多样性重,组等过程,重构生态系统并使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3.5 乡土植物,原产于本地或通过长期引种驯化适应本地生长繁殖的植物,3.6 排险清坡,清除露天矿山下坠落物、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确保坡体稳定,3.7 喷播绿化,将植物种子、肥料、土、纤维、保水剂、粘合剂等按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用特定设备喷射到边坡,坡面进行播种绿化的方式,3.8 自然恢复区,无需人工干预或采取少量人工干预,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组织能力能够恢复的地区,3.9 适应性管理,基于生态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对生态系统认识的时限性,通过监测评估过去采取的管理措施和实践措,施来获得经验,并根据生态系统变化情况,修正、改进管理措施和实践措施的方法和过程,3.10 植被覆盖度,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主要表征植被水平结构状,况,3.11 矿山地类划分,a) 矿产资源开采后形成的采空及塌陷区,b) 高品位矿石或粗矿石开采分选后由低品质矿物与精选剩余物共同形成的尾矿堆积废弃地,c) 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剥离的自然土、废石及低品位矿石堆积形成的排土废弃地,d) 因矿产资源开采导致受重金属或其他化合物污染的土地,e) 因地下矿产资源开采与加工形成的其他废弃地,4 复绿设计,4.1 设计原则,DB/T2304 077-2024,尊重科学,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技术可行,注重成效,4.2 基本要求,应对矿山所在地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矿山地类划分、地质安全隐患、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土地损毁情况、水资源破坏程度、生态退化、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等,4.3 恢复措施,采取封闭修复场地、拆除废弃设施等措施,消除影响自然恢复的生态胁迫因子,封林恢复和封育恢,复可按照GB/T 15163执行。采用补植、补种和飞播等方式增加植被种类和覆盖度,减少与生态恢复参照,系的差距,使其协调一致,补种补植及植被诱导措施可按照GB/T 15776、GB/T38360执行,5 复绿实施,5.1 树种选择,选择适合北方寒冷地区、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在矿山地区的恶劣环境下也能生长,根系发达,能够起到固土护坡,防治水土流失的树种。如樟子松、紫穗槐、沙棘等,5.2 植树要求,5.2.1 配置要求,按照GB/T 15776-2023中8.2.2.2的规定执行,5.2.2 造林密度,按照GB/T ……
……